二人转培训

二人转培训

http://www.zgrcw.net

菜单导航
当前位置: 主页 > 二人转培训基地 >

传统古典二人转大全及古典戏曲代表

时间:2022-06-12 16:52来源:www.zgrcw.net 作者:二人转培训 点击:

传统古典二人转大全

1.昆曲昆曲,又称“昆曲”、“昆曲”,是一种古老的戏曲,它起源于江苏昆山,明代中期以后开始流行,当时的传奇剧种多由昆曲演唱,除了南昆保持了早期昆曲的特点外,在全国各地还形成了许多分支,如北方的昆艺、项堃、川昆等,昆曲以其优美、温柔、细腻、抒情的风格,载歌载舞,严谨的程式,成为中国古典戏曲的代表。

传统古典二人转大全
传统古典二人转大全1-1)

2.高腔是一种戏曲声腔体系的总称,因发源于江西益阳,故原名“益阳调”或“益调”,特点是表演简单,歌词通俗,唱腔高亢激越,一人唱众人唱,只打金鼓不配管弦乐伴奏,明中叶起,开始由江西向全国各地传播,并形成了不同风格的高腔,如川剧高腔、湘剧高腔、赣剧高腔等。

3.梆子腔梆子腔是一种戏曲腔系的总称,它起源于晋陕交界的“鄯善梆子”以高亢激越的唱腔和用木梆子击掌为特征,然后向东向南发展,在不同地区形成了不同形式的梆子,如山西梆子、河北梆子、河南梆子、山东梆子等。

4.京剧京剧也被称为“皮黄”,包括两种基本的口音,西皮和黄儿,它还唱一些当地的小曲子(如刘孜调、吹调等,和昆曲,它形成于1840年前后的北京,流行于三四十年代,有时被称为“国剧”还是有全国影响力的大剧,它业务全面,表演成熟,气势恢宏是中国现代戏曲的代表。

5.在河北滦县小曲《对口莲落》的基础上形成于清末的评剧评剧,最早流行于河北农村,后进入唐山,称为“唐山落子”,20世纪20年代左右在东北开始流行,出现了一批女演员,20世纪30年代以后,在京剧、河北梆子等剧种的影响下,评剧表演日趋成熟,出现了白、Xi蔡连、艾连军等流派,1950年后,《刘巧儿》、《花为媒》、《杨三姐告状》、《秦香莲》等剧目在全国产生较大影响,出现了新、等著名演员,评剧在河北和北京仍然很受欢迎。

6.河北梆子河北梆子是流行于河北和北京的一种戏曲,起源于山西、陕西交界处的鄯善梆子,经山西传到河北由河北方言和北京方言结合而成,它保持了梆子到梆子的特点,唱腔洪亮暴力,善于表演悲壮的情节,河北梆子名剧有《蝴蝶杯》《辕门斩子》,《杜十娘》等等。

7.晋语晋语,又称“中路梆子”,由晋陕交界的鄯善梆子发展到山西结合山西语言的特点而形成,流行于山西中部、内蒙古、河北等地它保持了梆子到梆子的特点,其音乐风格既高亢,又柔和细腻,表演简单通俗,名剧有《打金枝》,《小宴》,《卖画劈门》等。

8.蒲剧蒲剧又名“周浦梆子”,是由晋陕交界的鄯善梆子发展而来,是最初的鄯善梆子,现在流行于晋陕豫西南地区,声调与秦腔相似,语言为陕西方言,名剧有《挂画》,《杀狗》,《杀驿》等。

9.上党梆子上党梆子,山西四大梆子之一,由山西西南部的周浦梆子发展而来流行于山西东南部的上党地区,除了梆子,它还唱昆曲、皮黄戏和罗罗戏,有剧目《三关排宴》,《东门会》等。

10.雁戏雁戏,又称“北麓梆子”,由“周浦梆子”发展而来,流行于山西北部、张家口、河北、内蒙一带,据说对河北梆子的形成影响很大,有剧目《血手印》,《金水桥》等。

相关推荐: